在時下的中國,鼓樂聲伴隨著建筑師開始新工程,這有充足的理由。近年來,中國和其他幾個地區(qū),包括中東和俄羅斯,已經(jīng)成為全球建筑前沿。雷姆·庫哈斯、保羅·安德勒和諾曼·福斯特這些明星建筑師都在中國快速發(fā)展的城市中留下了他們的痕跡。當扎哈·哈迪德新設計的廣州歌劇院在今年3月初落成時,她的名字加到了一個越來越長的名人名單中,但名單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在一座座夸張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大地上涌現(xiàn)的時代,中國的建筑師都到哪兒去了?久久建筑網(wǎng).新聞資訊
他們還在。一些冉冉上升的建筑師,比如馬巖松,與西方同行比肩,開始得到認可。除贏得幾個國際項目,馬巖松還在2006年被紐約建筑協(xié)會授予一項青年建筑師獎。然而在中國,引入著名的外國建筑師與這個國家的地緣政治雄心密切相關。因此,馬巖松的成功是個例外。亞洲現(xiàn)代化往往以巨大的建筑地標為象征,而且長久以來與西方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現(xiàn)象貫穿整個亞洲的近代史。久久建筑網(wǎng).新聞資訊
雖然中國本身有著豐富的建筑史,但是這一學科尚未從上世紀60年代的文革中完全恢復過來。這場十年浩劫的深遠影響之一是對工業(yè)美術的破壞。許多專業(yè)學科,包括建筑學,成為這場運動的犧牲品。在將近半個世紀后,建筑學依然沒有完全復蘇,而中國從西方而非本國獲取美學知識也加重了這一情況。久久建筑網(wǎng).新聞資訊
對中國建筑師不利的一個情況是,人們有時批評中國建筑師在技藝上不夠成熟,不能完成國家級的大項目。人們經(jīng)常不公正地把建筑師與建筑公司偷工減料的工程聯(lián)系在一起,而他們不一定發(fā)揮了直接作用。久久建筑網(wǎng).新聞資訊
香港大學教授朱濤說,上千座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倒塌和北京奧運會之前大興土木這兩件事顯示了“中國建筑業(yè)的現(xiàn)狀,代表中國不均衡的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久久建筑網(wǎng).新聞資訊
中國的建筑設計公司在慢慢開始獲得國內(nèi)的認可。本國公司一般較為了解中國人的喜好,因此不大可能在文化上犯錯。中國的設計公司“都市實踐”2008年在廣東完成的一項低收入住房項目就是模仿中國傳統(tǒng)的群居建筑――土樓的風格。這種圓形的、面向大眾的建筑風格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在這項工程中被成功地應用到現(xiàn)代背景下。少數(shù)中國的建筑師也開始進軍海外。2006年,馬巖松率領總部設在北京的MAD建筑師事務所贏得了多倫多“Abolute”超高層國際設計競賽。這家事務所還將完成在迪拜、新加坡和日本的幾個項目。